時間: 2020年12月13日(周日)下午14:00-17:30
地點:紅滿堂學術報告廳
報告一題目:為學之本 為師之道—如何成為一名優秀教授
報告人簡介:
陳堅, 中國工程院院士 ,江南大學教授、博士生導師、校學術委員會主任,曾任江南大學校長。長期從事發酵工程、食品生物技術領域的研究和教學工作。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、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,部省級自然科學、技術發明、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,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,中國專利獎金獎;國家“973”項目首席科學家、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、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(萬人計劃)人選;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。
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輕工技術與工程學科評議組召集人、教育部科技委農林學部副主任、糧食發酵工藝與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、江南大學“未來食品”科學中心主任;Food Bioscience主編、國際食品科學院(IAFoST)Fellow、國際生物加工學會(ⅠBA)Fellow。
報告二題目:學科和學位點建設的粗淺體會
報告人簡介:
謝明勇,南昌大學教授,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,食品科學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。德國波恩大學營養學博士,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(Fellow of IAFoST);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、第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,第六屆、第七屆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農林學部委員,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?,F任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,曾任南昌大學副校長。主要研究領域為食品化學與營養學、功能食品。
近年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、863等國家級課題10余項。以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論文180余篇,H-index 54,出版著作3部;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0余件;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、國際食品親水膠體基金會大獎、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、省部級科技一等獎4項。2012年獲“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”榮譽稱號。2018至2020年,連續3年入選科睿唯安全球“高被引科學家”榜單,以及Elsevier 2019年度“中國高被引學者”榜單。
報告三題目:自然科學技術研究中學術創新的思考
報告人簡介:
李琳,博士、二級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,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,“中國青年科技獎”獲得者?,F任東莞理工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,曾任華南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、副校長;東莞理工學院黨委副書記、校長,兼任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等。
一直從事輕工食品領域的科學技術研究和高層次人才培養,主要研究方向為食品加工學基礎、生物化工、碳水化合物修飾及多糖生物安全等。已主持包括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示范工程重大專項、國家十三五重大研發計劃項目課題、國家973計劃項目課題、國家十二五和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在內的國家和?。ú浚┘壔A科學、科技攻關和示范工程項目近40項,出版著作6部,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80余篇,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63項。主要教學與科研成果曾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、中國專利優秀獎、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和二等獎、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、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中國食品科技突出貢獻獎等。個人還獲得教育部“高校青年教師獎”、國家教育委員會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獎(研究類)、廣東省“青年科技獎”和“丁穎科技獎”等榮譽稱號。
歡迎廣大師生參加!
科學研究院
食品學院
青年教職工工作委員會
2020年12月10日